母乳是否会导致性早熟?大家对性早熟这个概念,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到听到就害怕,陌生到其实不太懂性早熟的分类和原因到底是什么。母乳喂养不是万能的,但它在宝宝营养、健康和心理等方面上的优势值得每个家长认真对待。在注意营养平衡的前提下,给几岁宝宝喝母乳,并不是什么值得纠结担心的事情。
母乳是否会导致性早熟
2010年,卫生部颁发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其中的定义是“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
性早熟的种类较多,其中家长关注最多的,是中枢性性早熟(CCP),以往又被叫做真性性早熟,性早熟的原因分为了4种: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一种特发性性早熟的特殊类型,
男孩出现的性早熟多属于上面的第3类,也就是器质性的,而女孩的性早熟则有80%则是无法确定病因的“特发性性早熟”。
母乳喂养的误解
因为这种胡乱诊断和新闻报道,本来在中国就推广艰辛的“母乳喂养”,又被乱扣了次帽子。
最近几年关于各种奇怪病因的性早熟新闻很多,其实这主要还是源于医生和家长共同的,“必须找到病因”的心理诉求。
原本对于80%都无法找到原因的小女孩性早熟问题,医生要做的是排除了一些恶性问题的可能,然后建议家长先不要太紧张,保持观察。
但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很多家长和医生都不会接受这样的模式。家长要求一个明确答案,医生也倾向于满足家长的这种要求。
于是无论是杭州那次的“拉丁舞”医生,还是镇江这次的“母乳性激素”医生,都在完全没有相关科学依据和临床证据的情况下,
依靠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以及不知道哪里听说来的“知识”,就给出了一个看似搞笑,实际吓人并且害人的医疗结论。
“母乳中含有较多的雌激素,对于7岁的女孩而言,显然已经超量”。新闻中医生的这句臆想,不知道吓住了多少母乳妈妈。
而事实上,母乳中的雌激素含量远没有达到可能会影响孩子发育的程度,也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母乳会导致性早熟。如果母乳真的有促进性征发育这么神奇的效果,估计早就被市场嗅觉敏锐的厂家盯上了吧。
母乳和激素的问题
可见,将母乳中的激素视为洪水猛兽本身已经不是个案了。就是不知道镇江的这位医生灵机一动,认为母乳导致性早熟的知识是不是从这些谣言中获得的呢?
对于母乳的喂养时间,并没有什么上限。世卫组织WHO建议是2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是至少1年,但同时都是上不封顶,到底应该喂多久,是应该由妈妈和孩子共同决定的。
母乳喂养不是万能的,但它在宝宝营养、健康和心理等方面上的优势值得每个家长认真对待。
在注意营养平衡的前提下,给几岁宝宝喝母乳,并不是什么值得纠结担心的事情。就像本文开头留言的那位读者一样,希望能顺其自然,自然离乳,这没什么不好的。
错误的不是选择自然离乳的妈妈,错误的是自创各种“知识”来吓唬妈妈们的医生专家,以及看到“新闻热点”不去核实就四处散播的媒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