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孩子从小都是跟着自己的父母长大,因此家长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学会先尊重孩子,因此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觉都是从父母哪儿得到的,这样长大了才会尊重别人,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意识呢?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家教案例
张扬正在玩积木游戏,妈妈想让他先去做作业,叫了两遍,张扬没动,还是聚精会神地垒着宝塔。妈妈这下急了,一下把积木推倒,大声呵斥道:“让你先做作业没听见啊!”
张扬吓了一跳,狠狠地瞪了妈妈一眼,打开门跑了出去。妈妈赶紧追出来,问:“你去哪里?”孩子哭着说:“你是个坏妈妈,我不要你了。”妈妈听后很诧异。
专家解析
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有和父母平等的地位。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不懂事,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把孩子当成服从的工具,这不仅会使孩子丧失被尊重的权利,也会让妈妈和孩子产生隔阂。
家里遇到的事情,有些是不需要孩子知道的,但在关涉到孩子的事情上,就应该让他们知晓,并且参与到讨论决策中来。父母应该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机会,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妈妈对孩子采取什么态度,孩子就会对妈妈回馈什么态度。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的人,孩子也会把自己当成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与妈妈合作,这是两代人良好沟通的前提。
所以,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来决定,而是要以认真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大家以民主的方式来决定事情,这样孩子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更好发展自己的能力,也避免了孩子一意孤行,走向极端的可能。
建议一 不做专制的妈妈
孩子小时候,在许多事上妈妈可能会替孩子做主,但到孩子稍微懂事之后,很多事就会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时妈妈应该适当放手了。
敏敏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天吃完晚饭,想要帮妈妈洗碗。妈妈认为她还小,怕她洗不干净,或者把碗打碎了,就不同意她洗。敏敏自己拿起碗,学妈妈的样子开始洗起来。妈妈看她做得还像个样子,就出去看电视了。
刚刚坐下,就听见“啪”的一声,敏敏打碎了一只碗。妈妈对敏敏吼道:“说不让你洗,你偏洗,看到了吧。”敏敏很委屈地哭着说:“老师说家长上班很累,应该帮助父母做家务,可是……”
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有所失误,可是孩子有了一种行动的思想,并且是正确的,妈妈就应该鼓励、尊重,而不是打击、呵斥。
建议二 对孩子说话要用商量的口气
没有人喜欢别人用高高在上命令的口气对自己说话,孩子也一样。妈妈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温和,语调要轻柔,让孩子去做事时要用商量的口气。
齐馨的妈妈是个音乐老师,唱歌的声音很优美,可是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让人感觉特别刺耳。一天小馨在给自己的洋娃娃梳头,妈妈说:“别玩了,马上穿上鞋跟我一起出门。”齐馨还没给洋娃娃梳好头,所以没有动。
妈妈马上就发火了:“你没听见吗?再梳我给你扔了!”齐馨吓了一跳,生气地说:“我不去。”妈妈硬拉她穿鞋,她立刻把鞋子扔了,两个人就这样僵持了半天。妈妈对孩子说话时语气要缓和,不能强迫命令。特别是对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要和他商量,孩子有权决定是否配合妈妈的要求。
建议三 关系到孩子的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妈妈对于关系到孩子的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是自己行为的主体,只有孩子自己决定要干什么,他才会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否则,有违孩子的意愿,孩子不但不会配合把事情做好,反而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糟。征求孩子的意见是民主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积极应对妈妈提出的问题,想出最适合的对策,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