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自残行为怎么办?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很多自闭症患儿中,会出现部分儿童自残行为,比如有些孩子会头撞墙,抓脸,咬手等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孩子自残呢?自闭症患儿自残怎么办?
一、孤独症患儿为什么出现自残行为
其实儿童自残行为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其中会引起儿童自残行为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的因素和生化因素等都是会引起孩子自残的。
1.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学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数量和自残行为紧密相关。自残行为会增多人脑中的类鸦片胜肽,使患者出现类似麻痹的感觉。而研究显示,人体内血清素过少或多巴胺过多,都会导致自残行为的产生。
2.社会原因
自残行为往往和存在交流障碍有关。如果某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就可能导致沮丧,甚至升级为自残行为。而孤独症儿童大多伴有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等,于是在无法交流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自残行为。
3.遗传因素
自残行为在某些遗传病中出现频率很高。如X染色体发育不良综合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咬自己,包括脸部、手部等部位。研究显示,自闭症患者中,有10%的人伴有染色体脆弱症,并且有20%的遗传因素。
二、孩子出现自残行为,该怎么办
1.给与更多关注,努力进行交流
由于孤独症患儿存在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交流及社会交往障碍,所以当孤独症患儿出现自残行为时,往往是需要得到关注或理解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老师耐心的观察孩子的行为需求,并尽力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当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自觉停止自残行为。
2.奖励良好行为
也有些自闭症儿童在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试图通过自残行为来逃避训练。为了要减少花儿的逃避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能合作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明确的告诉他得到奖励的原因。奖励可用赞美、表扬的形式,也可用有形奖励。
3.学习社会行为
“社会”泛指孤独症儿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环境,通产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让孤独症患儿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及以外的人群交往、待人接物的礼仪、饮食起居等;让患儿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集体行动规范等;让患儿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在抗拒自我刺激行为的基础上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是矫正患儿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