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参加剧烈运动时,新陈代谢增快,体温升高。人是恒温的,必须使体温保持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人通过调节,把体温降至正常范围。降温,有这么几种措施:辐射、对流、传导。据研究,当环境温度升至34摄氏度以上时,上述几种方法都已起不到散热的效果,人只有依靠出汗,在汗液蒸发时,把热量散发掉。 在炎夏季节时进行剧烈运动,出汗量是惊人的,一个正常的成年人24小时出汗量可达10000毫升之多! 我们在电视荧屏上看足球比赛,可看到运动员个个大量出汗;在拳击比赛时,拳击手更是挥汗如雨,在每一个回合的短暂休息时,拳击手喘着粗气,用水瓶大口喝水,还把水朝头上浇。瓶里装的是什么水?是淡盐水吗?不对,是纯水,或是矿泉水。 出汗会丧失水和一些盐分,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其余是钠盐和少量其他物质。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汗液中所含的盐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对高温有逐渐适应的过程,经常运动的人,体温上升不明显,不但出汗较少,且汗液中钠盐的浓度也较低;钠盐的浓度还与出汗量有关,出汗量少时,汗液所含的钠盐较多,出汗越多,钠盐浓度越低,一天出汗量达10000毫升时,汗液中的含钠量极低,与纯水已相差无几。人体在大量出汗时发生的失水、失盐现象,主要是失水,在医学上称为“高渗性失水”,此时,人体迫切需要补充的是水而不是盐,也就是说,出汗越多,越需要补充淡水,而不是盐分。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海船在远航前,必须储备足够的淡水。如船只一旦搁浅,淡水喝完了该怎么办?海员决不会喝海水。人体液的含盐度为0.9%,这是生理盐水的浓度。地球上各处海水的盐分并不一样,红海的含盐度高达3.1%,波罗的海最低,为1.2%,但还是不能喝,如喝了海水,就会发生细胞内脱水,危及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有经验的海员在万不得已时,宁可喝自己的尿液自救,也不会喝海水。 有的人担心运动员只喝淡水而不补充钠盐会造成体内水分过多,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均降低,以致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浮肿,甚至出现昏迷等“水中毒”症状。殊不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肾脏能够非常完善地调节水的代谢平衡,即使饮淡水较多,也不会发生“水中毒”;除非是短时间内狂饮,并患有脑垂体分泌失常或肾脏排水功能很差时才会出现,而一个能参加剧烈体育锻炼的运动员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在有的科普文章中,有人主张运动员要喝些淡盐水,这恰恰是一个误区,正确的做法是汗出得越多,越不能饮含盐饮料,只有饮淡水才符合生理卫生,才能保持体内的水、钠平衡。 还要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正常人每日摄入钠盐以5克为宜,可是中国人整体摄入盐过多,尤其是北方人日常摄入盐更多,这是养生保健方面的隐患。 国外运动医学专家对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该怎样降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两条具体措施:一、随时采用以水浇头、浇身的办法散热;二、随时饮淡水,而不是含盐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