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运用西医的外科手术介入无疑于拔苗助长的治疗方式、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由于人老体衰和外邪的侵入才能出现这一系例的病变、是虚症、所以应该用中医的内服、外按摩或针灸等治疗方法以达到健骨生髓、培原固本。
肾气足则髓生、正气足、则邪出的方式予以治疗才是治本之大法!1中医对于腰椎病的辩证法:
腰椎病本病属偏痹,腰痹,骨痹,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综合以上古人先贤对于“痹症”的理论阐述、我大概把腰椎病的类型归纳于以下四种类型、根据各种类型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各种类型的腰椎病的用药又不同、同时要根据病人的身体赢弱强壮来用药处方、在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派方用药。
【—】
气滞血瘀型
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而当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或治疗没有彻底、而遗留下了病根。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或其它锥体之间(大部分都会出现在L4—5锥、因为4—5锥是整个脊柱的承受力最大也是最长时间的两个锥体)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舌质暗紫。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医林改错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2克 川芎15 桃仁12 红花9 甘草6 羌活9 没药9 当归9 灵脂9。 香附6 牛膝12 地龙9 杜仲12(水煎服、一日三次)再配合中医的推拿手法、按摩,点穴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的辅助治疗、可艾灸、命门、八髎穴。
【二】
寒湿阻络型:
原因: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通络。宜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 细辛 6 牛膝 12 桑寄生 15 秦艽12 茯苓15 白芍12 党参15 熟地黄15 防风9 杜仲12 川芎9 当归12 肉桂5 甘草6(水煎服、一日三次、也可以配合推拿按摩、点穴、针、灸)等中医外治疗法。
【三】
湿热下阻型:
原因: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祛湿、宣通经络。方药:宣痹汤合四妙汤加减。
防己15g, 杏仁15g, 滑石15g,连翘9g,山栀9g, 薏苡18g, 半夏(醋炒)9g, 晚蚕沙9g, 赤小豆9克,鸡血藤30g,黄柏12g,苍术10g,怀牛膝12g。
【四】
肝肾两虚型:
原因:患病时间长而不愈。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肝肾亏虚证的阴虚者还应滋补肾阴,中药方用左归丸加减。肾阳虚者应温补肾阳,药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左归丸加减:鹿角片12g、熟地12g、炙龟版12g、杞子12g,净萸肉12g、菟丝子12g、淮山药12g、淮牛膝9g、狗脊15g,骨碎补15g、川杜仲9g、桑寄生9g。
右归丸加减:熟地黄20g,菟丝子10g,怀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骨碎补15g,狗脊15g,仙灵脾10g,全当归12g,鹿角胶(烊冲)6g,上肉桂4g,熟附片3g,杜仲12g。
青娥丸加味:补骨脂(盐炒)15g,核桃仁20g,巴戟天(制)15g,肉苁蓉(酒炙)15g,盐杜仲15g,元胡15g,乳香(醋炙)10g,没药(醋炙)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