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季风起,天气冷飕飕,门诊发现,眩晕求诊患者大幅增多3成。中医师指出,眩晕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的名称,由于背后多有某种潜在疾病,除应对症治疗外,若属反覆再发性的眩晕,可试试传统中医药膳,或是食用“去痰抗眩粥”,缓解头昏眼花症状。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降低,早晚温差加大,有些人容易出现头晕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常常被人忽视的轻微头晕,可能正是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先兆。
头晕眼花 非老年人专利
从中医辩证观点,眩晕的病位在头窍,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的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有关,发病原因不外乎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失血过多和劳倦过度等,故传统中医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说法。
尤其在进入深秋后,寒冷会引起血管的痉挛,诱发心绞痛或脑梗塞,虽然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险族群”仍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族群的发病率正不断提高,使得眩晕防范与治疗格外重要。
眩晕,即头晕眼花,同时常伴胸闷呕恶之症,甚至天旋地转。预防眩晕发病,首先要增强人体的正气,维持规律的作息与充足的睡眠。平时适度的养生运动,并且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三餐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并应戒除烟酒。
预防眩晕 4招不能忘
1.充足睡眠:季节交替,睡眠质量容易下降,而休息不够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所以,中午时最好适当休息,以补充体力。
2.规律运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避免过量的锻炼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调适情志:情绪不要过分激动,因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负担增加。中医观点也认为“心主神明”。内伤七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4.饮食清淡:有眩晕症状者,秋冬进补宜清补,建议症状轻者应吃点梨、蜂蜜、芝麻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则需中药调理。
另外,药膳食疗如天麻、桑叶、菊花、枸杞、黄精、黄耆、何首乌、黑芝麻、核桃肉等,可取少量煎汤代茶饮,或与食材炖煮,用于眩晕的改善与预防,也有不错的效果。
去痰抗眩粥
食材:天麻3钱、半夏1钱、伏苓5钱、陈皮1.5钱、白术5钱、甘草1.5钱丶生薑1片,大枣2枚,熟地黄3钱,枸杞子10克,菊花1钱,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中药煎取浓汁,与粳米煮粥。另将白菊花用开水沏茶,在粥欲熟时加入粥中即可。